您所在位置:首頁 > 孕嬰童資訊中心 > 行業(yè) > 正文

2024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數跌破200萬對

2024-06-21 09:41   來源:民政部官網、何亞福個人微信公眾號、每日經濟新聞

  近日,民政部官網發(fā)布《2024年1季度民政統計數據》,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全國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人數分別為196.9萬對和57.3萬對,較2023年一季度分別減少17.8萬對和6.8萬對。

圖片

  根據民政部近5年的統計數據,除2020年外,通常每年一季度的結婚人數比其他季度會略多一些,主要是受春節(jié)假期和一些季節(jié)性因素的影響,其中2019年,一至四季度結婚登記量分別為281.5萬對、216.5萬對、215.1萬對、212.9萬對;2020年,一至四季度結婚登記量分別為155.7萬對、232.2萬對、201.5萬對、223.7萬對;2021年,一至四季度結婚登記量分別為213.2萬對、203.4萬對、172萬對、175萬對;2022年,一至四季度結婚登記量分別為210.7萬對、162.5萬對、171.3萬對、138.8萬對;2023年,一至四季度結婚登記量分別為214.7萬對、178.1萬對、176.2萬對和199萬對。

  長期追蹤結婚登記數據的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(fā)文表示,2023年結婚登記數上升更多是因為補償效應,在此之前結婚登記數已經連續(xù)九年下降,今年一季度結婚登記量出現同比下降其實并不奇怪。

  可以看到,中國結婚登記量在2013年時達到峰值,為1346.93萬對,2014年開始出現下降,2019年跌破1000萬對,2020年跌破900萬對,2021年跌破800萬對,2022年跌破700萬對。2023年略有回暖,全國結婚登記量回升至768萬對。

圖片

  (來源:何亞福個人微信公眾號)

  針對2024年一季度結婚人數同比下降情況,多位專家分析這與適婚人數下降、初婚年齡推遲等有直接關系,背后更深層次的則是社會經濟等系統性原因。

 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周海旺向媒體表示,雖然2023年結婚登記量出現補償性上升,但結婚人數下降的總趨勢不會改變,今年一季度結婚登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適婚人數下降、初婚年齡推遲,經濟發(fā)展形勢對年輕人婚戀心理產生較大影響等。

  何亞福也表示年輕人數量下降、適婚人口男多女少、初婚年齡推遲、成婚成本過高、年輕群體婚戀觀念變化等是近年來結婚登記數下降的主要原因,當前這些原因總體上并沒有發(fā)生變化。

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科院院長、人口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,現在經濟市場化水平較高,結婚人數減少這一趨勢也是適應經濟結構模式的自動調整。

 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,80后、90后和00后的存活人口數量分別為2.15億、1.78億和1.55億,20-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萬人。另據民政部數據,1990年全國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3.59歲,2010年升至25.11歲,到2020年,男性平均初婚年齡上升至29.38歲;1990年中國女性平均初婚年齡是22.15歲,2010年為23.28歲,而2020年,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升至27.95歲;值得注意的是已有部分省份的平均初婚年齡超過30歲。

  結婚人數下降也對出生率產生了巨大影響。近年來,出生率持續(xù)下滑,新生兒數量不斷減少,2019年至2023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465萬人、1200萬人、1062萬人、956萬人、902萬人。適婚人數、結婚人數、出生人口等的變化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,也關聯著眾多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結婚人數減少,婚宴、婚旅、攝影行業(yè)的消費需求減少,出生人口減少,也會沖擊母嬰、教育等行業(yè),而單身經濟概念則逐漸火熱。國家一直關注著婚育情況變化,近年來,相關的補貼扶持措施陸續(xù)落地。未來,人口相關的問題仍然是多方關注的焦點。

在線咨詢

在線咨詢

手機掃碼分享

關注微信公眾號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