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頁 > 孕嬰童資訊中心 > 行業(yè) > 正文

假冒奶粉毀一生 該如何有效監(jiān)管經銷商奶粉造假?

2016-09-27 09:00   來源:中嬰網

  面對世界的紛紛擾擾,總有那么多的套路縈繞在你身邊,尤其是幼兒奶粉領域,本身巨大的發(fā)展潛力加上市場亂象的難以全面監(jiān)管,給了不法分子不少可趁之機。近來,繼疫苗事件后,假奶粉時間愈演愈烈,更多的矛頭指向了假冒奶粉也“合格”的質疑上。而在這起看似個案的背后卻是知名品牌奶粉被仿冒由來已久,監(jiān)管漏洞暴露無疑的現狀。

  越是知名、售價高、利潤低的奶粉越是被仿冒的多,雅培美贊臣、貝因美、美素、喜寶等無一不被仿冒,且受利益驅動,銷售鏈條多有參與,導致監(jiān)管難度加大。更讓人汗顏的是,假奶粉事件并非監(jiān)管部門在例行檢查時發(fā)現,而是由企業(yè)發(fā)現后舉報才得已進入人們的視線。

  事實上,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假奶粉居然是“合格”產品,那么這些所謂“合格”產品是怎么制造出來的?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如何參與售假?為何會出現監(jiān)管漏洞?

  卷入造假風波均系高價知名品牌

  近日,上海食藥監(jiān)局發(fā)布名為“嚴查假冒‘雅培’幼兒乳粉案件”的公告稱,此前破獲的1.7萬罐冒牌乳粉案件,上海市食藥安辦正協調相關7個省徹查假冒乳粉流向。

  據悉,去年9月,上海公安部門接到報案后調查發(fā)現,犯罪嫌疑人陳某等人仿制多個品牌奶粉罐,并收購低檔、廉價或非嬰兒奶粉罐裝生產假冒著名品牌奶粉,銷售給鄭州、徐州、長沙、兗州等地經銷商,并進一步銷售到全國多個省市,造成較大影響。

  雅培中國高級對外傳播及媒體關系經理李寧源表示,去年9月份發(fā)現市場上出現少量批次假冒雅培嘉興產親體幼兒奶粉產品后,雅培立即向上海市公安機關反映情況。該案件在去年12月已經破獲,所涉及假冒雅培產品已經于去年年底被查處并全部收繳。并不清楚該產品是否被有關部門全部銷毀。

  多位業(yè)內知情人士表示,假冒奶粉在行業(yè)由來已久,從2003年“大頭娃娃”事件開始,一直都有存在。目前市場上假冒的奶粉多是知名品牌,但凡市場口碑比較好、售價比較高的奶粉幾乎都有被假冒的情況發(fā)生,而廠家對此是防不勝防。

  公開資料顯示,早在2014年8月,就有媒體曝出在深圳公明港貨店售出數萬罐假冒美贊臣A+嬰兒奶粉。而2013年,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,荷蘭美素麗兒奶粉并非產自荷蘭,而是由蘇州正牌代理商非法生產、重新分裝出來的,所用原料是來路不明的進口奶粉和過期奶粉。

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品牌代理商說,他之所以把旗下代理的國外某品牌股權轉讓,很大原因是因為市場上假冒產品太多,一旦出現事故,不單單是違法的問題了,良心上一輩子都過不去。

  利益驅動令銷售鏈條參與售假

  那么奶粉造假的根源是什么?知情人士表示,利益驅動使得一些人不惜鋌而走險。目前奶粉造假的技術門檻比較低,而利益誘惑特別大,而國家有關部門在這方面的監(jiān)管仍不到位,終導致假貨盛行。據透露,造假者只要把奶粉罐的版提供給在國內的制罐廠,就可以生產假冒的奶粉罐。

  這些制罐廠根本不管有沒有授權書,都快破產了,只要給錢就可以做,沒有版權意識,而在國外如果要找制罐廠生產奶粉罐,必須提供授權書,在國內解決造假奶粉罐的問題并不難。

  那么假冒的奶粉罐里究竟裝的是什么?知情人士表示,一般裝的是價格比較便宜的國產奶粉,這是常規(guī)的做法。不過也有一些家庭小作坊會買進一些大包粉,再進行各種添加調配,看起來很像奶粉,消費者卻難以區(qū)分。除非看起來太粗枝亂造,否則只有通過技術指標,在質檢部門的介入下才能區(qū)別。

  由于造假進入門檻低,生產成本也不高,利潤卻是正常奶粉的數十倍,這就使得一些銷售鏈條上的環(huán)節(jié)參與售假。很多賣假貨的都是經銷商,然后是其下線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,如嬰童店、小超市、食雜店等均有銷售,不過網店假貨幾乎泛濫成災。

  原因是一罐奶粉的造假成本只有十幾元到三四元不等,而假冒產品后,一罐就要賣到三四百元,其中有巨大的利潤空間,而經銷商真正賣一罐知名品牌和利潤多則也不過幾十元,少的也只有一二十元。真假配著賣,利潤會高很多。

  “從渠道上來看,網絡售假多,真正有廠家售權書的網店沒有太多,而有些授權書也是假的。即使一些店的授權書是真的,發(fā)給消費者發(fā)貨時,真貨與假貨有進也會按比例發(fā)。”知情人士說。以雅培為例,僅在淘寶上的產品就整整占了一百頁,而每一頁的產品有近五十個之多,那么照此粗略計算,雅培在淘寶上銷售的網站至少有近五千個,有的有授權書,有的沒有。

  監(jiān)管漏洞暴露行業(yè)致命弱點

  盡管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局再談冒牌奶粉時稱,涉案產品符合國家涉案產品經辦案機關檢驗符合食品安全標準,但屬于冒牌食品。主要是提醒消費者如果購買食用了該冒牌產品,不要過于恐慌,也支持消費者向造假者索賠。

  但是,專業(yè)人士表示,嬰兒吃的口糧發(fā)生質量問題,對于他們來說一生不可逆轉,可能會造成營養(yǎng)不良、腦殘等問題,僅僅一句符合標準,并不能彌補對嬰兒的傷害。

  王丁棉表示,這些假冒奶粉都是從企業(yè)發(fā)現后向公安機關舉報才讓真相大白天下,但是政府監(jiān)管部門并沒有在主動例行檢查中發(fā)現這些假冒產品,這就暴露了行業(yè)監(jiān)管漏洞。

  盡管權威部門近幾年加大了監(jiān)管力度,對生產企業(yè)管的較嚴,但并沒有真正管到位,主要包括掌握不了造假源頭,對在售產品的動態(tài)掌握不了,對實體店沒有專項檢測抽檢,發(fā)現假冒奶粉能力很低。

  王丁棉認為,未來要想解決監(jiān)管漏洞問題,企業(yè)應該配合政府,把奶粉的技術指標對監(jiān)管部分進行公開,從技術層面解決監(jiān)管難題。其次,企業(yè)業(yè)務員一旦發(fā)現市場出現大量可疑產品,應該及時匯報,配合政府加強監(jiān)管,政府也要有手段。

  即將實施的奶粉新政,可以堵住了貼牌生產,但很難解決隱蔽的作坊生產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由于網絡售假太多,應該從授權方面加強管理,一旦發(fā)現售假應該終生不得在網絡銷售奶粉。目前奶粉的造假技術很高,已經成產業(yè),成體系,從技術上很難檢測出來。那么國家對于假冒奶粉應該是零容忍,出重拳去處理造假、售假行為,否則受傷害的不僅是整個奶粉行業(yè),還有孩子永遠的健康。

  乳業(yè)專家王丁棉提醒消費者:

  在購買奶粉時,除了選擇正規(guī)的渠道購買外,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,看是不是正規(guī)廠家生產;其次,看外包裝有沒有異樣,標識是不是一致;然后看顆粒粗細程度,是否有變色,味道是不是天然的奶香味;后還要看沖泡時的溶解度,溶解好的質量也好。

  嬰兒奶粉作為寶寶重要口糧,其品質關乎寶寶一生,因此,家長在選購奶粉時必須慎重,既讓自己安心也是對孩子負責。

編輯:城城

在線咨詢

在線咨詢

手機掃碼分享

關注微信公眾號

返回頂部